2018年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复习题(5)
第五章 劳动关系
名词解释
1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2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3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亦称为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4 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虽然订立了合同,但由于缺少有效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5 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生效以后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中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6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生效以后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提前中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7 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合同即停止履行。
8 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是指用人单位在某些情况下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以货币形式给予劳动者的补偿。
9 赔偿金:赔偿金,是指由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时,而支付给对方的一定数额的货币。
10 医疗期:医疗期,是指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后,停止工作治病休息而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
11 专项协议:专项协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就需要规定的某些特殊问题作出的专门规定。
12 劳动合同鉴证:劳动合同鉴证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劳动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进行审查、核实,并给予证明的一种制度。
13 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是工会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的协议,又叫团体协议、集团协议等。
14 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或劳资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争议。
15 劳动争议预防:劳动争议预防是指国家劳动 行政管理机关或用人单位,事先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防止和制止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发生劳动纠纷的活动。
问答题
1 简述做好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⑴ 做好劳动关系管理工作,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需要。
⑵ 做好劳动关系管理工作,是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建立健全市场就业机制的客观要求。
⑶ 做好劳动关系管理工作,是维护企业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
2 劳动合同具有哪些特定的法律属性?
答:⑴ 是诺成性合同 ⑵ 是双务合同 ⑶ 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⑷ 劳动合同是有偿合同
3 按照订立合同的目的不同,可以将劳动合同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以合同目的为标准可将合同分为:⑴ 录用合同 ⑵ 聘用合同 ⑶ 借调合同
4 简述劳动合同应当包括的内容。
答:⑴ 劳动合同期限 ⑵ 工作内容 ⑶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⑷ 劳动报酬 ⑸ 劳动纪律 ⑹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⑺ 社会保险和福利 ⑻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除此之外,双方当事人还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5 劳动合同的变更主要反映在哪几方面?
答:⑴ 生产工作任务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⑵ 生产工作任务性质的变化
⑶ 合同期限长短的变动 ⑷ 劳动工种或岗位的变动 ⑸ 劳动报酬的增加或减少
6 集体合同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答:⑴ 劳动标准性条款 ⑵ 目标性条款 ⑶ 劳动关系运行规则条款
7 有人说,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低于劳动合同。请对此观点予以评论。
答:不正确。在集体合同的有效存续期间,该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都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所规定的标准凡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的,则为无效条款,以集体合同的规定为准。
8 简述劳动争议的特征。
答:劳动争议的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不同。在劳动争议中,当事人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如果争议不是发生在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即使争议涉及劳动问题,也不构成劳动争议。
二是劳动争议的内容不同。劳动争议的内容将涉及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也就是说,劳动争议以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为标的。
9 简述劳动争议的分类。
答:⑴ 个别争议、集体争议和团体争议 ⑵ 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
⑶ 国内劳动争议和涉外劳动争议
10 劳动争议的范围包括哪几方面?
答:⑴ 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而发生的争议。
⑵ 因劳动合同的履行、解除、变更和终止等问题而发生的争议。
⑶ 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