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考指南 自考资讯 自考院校 自考专业 备战自考 成考指南 成考资讯 成考院校 成考专业 备战成考 报考咨询

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

栏目导航: 教材大纲历年真题模拟试题笔记串讲技巧心得自考学习视频

2018年自考《管理心理学》预测试题及答案

2020-04-22 09:42:11

2018年自考《管理心理学》预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C )管理心理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 。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2.( B )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这种群体称为 。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3.( B )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 。

A.人与事的关系 B.人与机器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4.( C )麦克里兰德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多大的百分比的机会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励人们去取得成就 。

A. 20%; B. 40%; C. 50%; D. 70%;

5.( B )提出社会测量法的人是 。

A. 亚当斯; B. 莫雷诺; C. 韦伯; D. 马斯洛;

6.( B ).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 。

A.经济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审美性价值观 D.社会性价值观

7.( D )在下列组织结构中,部门权力最大的组织结构类型是 。

A. 直线型; B. 直线职能型; C. 灵活型; D. 事业部型;

8.( A )表扬、奖励员工,并让人他们参与管理,这能满足员工的 。

A.尊重需要 B.交往(或爱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9.( C )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中,可在很大范围内进行调查,花钱费时不多,但效果较好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10.( B )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者领导效能的三大因素分别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权力的大小和 。

A.愿意追随的程度 B.任务的结构 C.参与支持 D.领导者是否有个人魅力

11( C )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是 。

A.明斯特伯格;B.泰勒;C.梅奥;A. 斯科特;

12.( D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A.尊重需要 B.成就需要 C.权力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3.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决定人行为的因素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表示 B 。

A. B=f(P×R); B. B=f(P×E); C. B=f(P×G); D.B=f(P×L×E);

14.( B )行政层级制、职能制、矩阵型组织形态分别最适宜的环境是 。

A. 简单/动态、简单/静态、复杂/动态 B. 复杂/静态、简单/静态、复杂/动态

C. 简单/静态、简单/静态、复杂/动态 D. 复杂/静态、简单/静态、简单/动态

15.( A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在企业中影响人积极性的因素,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保健因素和 。

A.激励因素 B.心理因素 C.生理因素 D.社会因素

16.在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中,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称为 A 。

A.效价 B.期望 C.工具 D.以上都是

17 ( C )布莱克和默顿提出的领导方格图理论认为,最好的领导方式是 。

A. 1.1型; B. 5.5型; C. 9.9型; D. 1.9型;

17. ( C )下列关于目标管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激励理论中的目标设置理论

B.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组织群体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共同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衡量的目标

C.目标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且单向的过程

D.目标管理使每一个员工都有明确、可行的,与部门和组织目标紧密联系的目标

18.( B )下列关于参与管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参与管理有时被推崇为治疗士气低落和生产力低下的灵丹妙药

B.参与管理对所有的员工都适用

C.实行参与管理时,参与不应使员工和管理者的地位和权力受到威胁

D.要发挥参与管理的优势,组织文化必须支持参与管理

19.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高成就需要的人具有和一般人不同的特点,正确的是 A 。

A.有较强的责任感 B.倾向于选择具有高风险的任务 C.不喜欢得到及时的反馈 D.以上都对

20. ( A )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中,所谓解冻是指 。

A.鼓励人们接受新观念,改变原有的态度、习惯与传统;

B.形成人们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C.重新组合工作关系;D.重新组织工作群体

二、改错题

1. 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

2. 社会知觉即在社会情景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也称作人际知觉。( √ )

3. 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是相同的。(×)

4. 只要采取某种方法,流言是可以杜绝的。( )

5. 布莱克和默顿的管理方格图理论将领导行为的维度分为两个:一个是关心员工取向,一个是关心生产取向。( √ )

6. 群体内部的冲突会妨碍群体的绩效水平,破坏群体的团结和凝聚力,所以所有的冲突都是有害的。( × )

7. 非正式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依靠利益来维持的。(×)

8. 激励理论的体系包括四部分: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强化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

9. 麦格雷戈认为,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创造一个可以允许和鼓励每个职工都能从工作中得到"内在奖励"的环境。( √ )

10. 社会知觉即在社会情景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也称作人际知觉。( √ )

三、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揭示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行为和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

2、激励: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指通过管理工作创造一定的条件,激发起管理者实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的精神。激励的方式有: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两种。

3、领导:领导一定要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领导的目的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

4、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力,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也称为内聚力。

5、非正式群体:指非正式规定的,是人们在共的劳动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群体。

四、简答题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

答: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友爱和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5种需要分为高低两级,并且按次序上升。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才会去追求高级需要。

2、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文化障碍,文化障碍主要有语义的障碍、经验的障碍、文化程度的障碍。

(2)社会障碍,有地位的障碍、职业的障碍、组织结构的障碍

(3)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主要有认识障碍、态度障碍、情绪障碍和个性障碍。

3、凯尔曼的态度形成三阶段是什么?

答:(1)服从,服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报酬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顺从的行为;(2)同化,同化是指人们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和他人或团体形成一种友好的关系;

(3)内化,内化是一个人真正地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主张、观点而彻

4、群体沟通的一般模式包括哪几部分?

答:群体沟通一般模式的基本要素为发信信息、编码、讯道、译码和接收者。

5、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如何?

答: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从需要开始的。当人产生某种需要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在遇到满足需要的特定的目标时,这种心理就会转变成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所以,一个人行动的心理过程,首先是人的需要对自己的机体产生刺激,然后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最后动机作为一种力量推动人采取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6、管理机制有效的条件有哪些?

答:管理机制有效性条件:(1)、参与约束;(2)、激励相容;(3)、信任;(4)、绩效评估

7、管理机制缺乏绩效评估会产生哪些严重后果?

答:(1)、逆向选择,人力资源逆向选择产生的消极后果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缺乏公平感,士气低落,人员成本费用高,产出效益低;(2)道德风险,人力资源道德风险行为对公司利润肯定会产生消极影响,有时还会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

五、论述题

1、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说服一个人,使其改变原有态度?

(1)客观因素:宣传者的威信、宣传者的隐藏动机、宣传者的人格魅力;

(2)主观因素:自尊心、智力水平、需要、性格、性别。

人是复杂的社会人,改变人的态度是一复杂的要作。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首先要选一个正确的宣传方式,单方面的宣传即正面信息的宣传,而双方面宣传则是既有正面的信息又有反面的信息;另宣传者是否具有人格魅力也会影响到被宣传者态度的改变,讲话时结结巴巴的人远不及讲话铿锵有力、信心十足的人使人感到可信;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要先了解其原有的态度,然后估计一下新态度和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再采用小步子原则,逐步提出要求缩小差距,原有的态度就会被新的态度所取代。

2、组织变革阻力的来源与具体内容有哪些?如何克服对组织变革的抵制?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1).人们长期从事某种工作,心理上有安全感,而急剧的变革,打破了人们原来心理上的平衡,从而产生抵制变革的心理。(2).组织中多数职工容易安于现状,求稳怕乱,对那些需要冒很大风险的变革往往缺乏坚定信心,这种心理惰性也是变革的一种阻力。(3).无论人事或技术变革,都会涉及到人的地位的变化。他们不情愿失去权力地位,在行动会以各种形式抵制变革。(4).部分人担心改革会影响个人的经济收入,经济利益得失的顾虑往往也是变革的一种阻力。(5).组织因机构需要精简,或因用工制度的变更而调整职工队伍时,会对非正式群体产生冲击,因而遭其反对,成为变革的一种阻力。

(二)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

(1).统一认识。组织变革只有变成全体成员的需要,认识得到统一,才会有群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以克服群体对改革的阻力。(2).积极参与。在组织变革中,吸收组织成员参与变革方案计划制定和实施十分必要,它有利于提高成员责任意识,进而推动变革。(3).威信。组织变革的决策与领导权应由领导能力强的人来掌握,借助其影响力,强化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促进改革顺利进行。(4).心理适应。组织变革需要时间,组织成员需要有心理准备,不能操之过急。(5).群体作用。当群体心理与行为需要变革时,应注意引导,循循善诱,使成员在目标、价值观、情感、行为等方面适应组织变革的要求,以克服群体对改革的阻力。

3、怎样对待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尽可能地做到发扬其优点,避免其不足方面?

1).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针对不同的类型的群体可以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2).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利用非正式群体的某些特点,有助于顺利达到群体目标。

3).做好转化工作,限制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1)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以保证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成员的积极性。(2)将非正式群体的目标纳入组织目标的体系当中。(3)注重感情投资,加强与非正式群体的沟通与联络,以增加非正式群体同正式群体在目标和行动上的配合。

4、请结合实际的情况谈谈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才能形成正确的知觉?

答:(一)认知者的因素:认知者的哲学观点;认知者原有知识和经验;认知者的心理需要;价值观念;情感状态;

(二)认知对象的因素:1.魅力:构成个人魅力的因素既有外表特征和行为反应方式,也有内在的性格特点,态度等方面。2.知名度:一个人的知名度也影响着对他人对其的知觉,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暗示的成分较大。3.自我展示:认知对象的自我展示会影响别人对他的评价。

(三)认知情境因素。即外在的环境也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知觉和判断。主要表现在被认知者之间空间距离的大小,特定的环境中人的固有行为评价等

1.消除刻板印象:偏见与态度一样,也具有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而偏见的认知成分就是一种刻板印象,而且这种认知成分是不正确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是存在偏差的。

2.增加接触,加深了解。

3.强调目标和合作,即共同命运和合作奖励。

1. 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

5、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开始,激励理论的研究状况如何?请对其中的一个理论进行简述?

答:内容型激励理论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需要的种类和性质,探索需要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对人的工作动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奥德弗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满足,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他认为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可能会有下一个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是需要层次的最高顶点,是促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实现的趋势。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本文标签:

考试倒计时

距离2024年10月26日自学考试还有:

0

距离2024年10月19日成人高考还有:

0
关注公众号
报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