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考指南 自考资讯 自考院校 自考专业 备战自考 成考指南 成考资讯 成考院校 成考专业 备战成考 报考咨询

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

栏目导航: 教材大纲历年真题模拟试题笔记串讲技巧心得自考学习视频

2018年自考《教育科研方法》章节试题:第7章

2020-04-22 10:10:08

2018年自考《教育科研方法》章节试题:第7章

第七章 教育实验法

一、教育实验法的概念

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并观察、记录、测定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实验法的特征

1、实验者与教育者合二为一。

2、教育实验的被试就是教育对象。

3、教育实验更多地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里进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文化、民俗及其他大量的非科学因素的干扰,其控制不如实验室实验那样精确、严密。

4、教育实验要确认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5、教育实验的周期性比较长。

三、教育实验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1. 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2. 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 能够主动创设实验情境。

4. 有严格的实验设计和确定的试验程序。

5. 具有可重复性。

(二)缺点

1. 由高度控制带来的环境“失真”。

2. 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的负效应。

3. 不可避免的样本不足和选择误差。

4. 无法操作和控制的变量的影响。

四、教育实验效度的影响因素

(一)内在效度的影响因素

1、主试因素

2、被试因素

3、历史

历史(亦称“经历”),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时间。

4、成熟

成熟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如变得较为成熟、疲倦、饥渴或对实验丧失兴趣等,这些改变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5、差异性选择

6、测验

7、被试的亡失

8、统计回归

(二)外在效度的影响因素

1、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

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效果

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4、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

五、变量的控制

(一)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就是对实证性概念或变量加以操作化的过程。对自变量要有一个能进行操作的明确的概念,即操作定义,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在实验研究中对自变量进行操纵,实现自变量具体化。如果自变量模糊不清,随意变动,就会对实验结果的真实性造成影响。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消除 2.恒定 3.均衡 4.抵消 5.随机 6.盲法

六、研究变量

1.抽象性定义

是根据概念或假设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内涵。它是用一个概念来界定另一个概念,这种定义的主要特点是在定义中凸显被界定变量的本质特征。

2.操作性定义

是指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即将研究变量的抽象化形式转变为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性的具体形式。


本文标签:

考试倒计时

距离2024年10月26日自学考试还有:

0

距离2024年10月19日成人高考还有:

0
关注公众号
报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