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模拟题(5)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激光不属于无线传输介质
B、在传输介质中双绞线的抗电磁干扰最差
C、同轴电缆分为50欧姆和75欧姆两种
D、集线器是用于双绞线的联接
2、下列不属于网桥的是( )
A、透明桥 B、路源桥 C、对话桥 D、打包桥
3、IEEE802工程标准中的802.3协议是( )
A、局域网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标准
B、局域网的令牌环网标准
C、局域网的令牌总线标准
D、局域网的互联标准
4、在帧结构中,帧检验序列共占4节是32位( )
A、奇偶校验码 B、垂直校验码 C、水平校验码 D冗余检验码
5、下列不属于快速以太网传输媒体的是( )
A、5类线 B、3类线 C、光缆 D、同轴电缆
6、在设备所支持的工作模式中,进行自动协商优先级最高的是( )
A、10Bses-T B、100 Bses-T2 C、100 Bses-T4 D、100 Bses-TX
7、以太网交换器中结构比较简单的是( )
A、软件执行交换结构 B、矩阵交换结构 C、总线交换结构 D、共享存储交换结构
8、以太网交换机的最大带宽为( )
A、等于端口带宽
B、大于端口带宽的总和
C、等于端口带宽的总和
D、小于端口带宽的总和
9、令牌环网由令牌环网卡、环路插入器、________、环路电缆组成。
A、插入器电缆 B、双绞线 C、同轴电缆 D、光纤
10、在FDDI中,要通过光纤传输数据需要_________调制。
A、幅移键控(ASK)
B、频移键控(FSK)
C、相移键控(PSK)
D、以上都是
11、路由器是______的中继系统。(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12、下列属于路由器之间使用的路由协议的是( )
A、IGP B、RIP C、TCP/IP D、SNMP
13、在网络中,网桥的缺点是( )
A、网络操作复杂 B、传输速度慢
C、网桥无法进行流量控制 D、设备复杂不易维护
14、第三层交换技术中,基于核心模型解决方案的设计思想是( )
A、路由一次,随后交换
B、主要提高路由器的处理器速度
C、主要提高关键节点处理速度
D、主要提高计算机的速度
15、按第三层协议划分VLAN,其中特别困难的是( )
A、TCP/IP B、IPX C、ENTBIOS D、EDCnet
16、在VLAN中,帧交换方式的特点是( )
A、端口用户组成用户VLAN非常灵活
B、增加有效带宽
C、隔离广播风暴
D、提高管理效率
17、ATM数据传输单位是信元,长度为( )
A、48字节 B、72字节 C、8字节 D、53字节
18、ATM为异步传输模式,但本质上仍是一种_________传输模式,但传送是固定长度分组。( )
A、报文 B、线路 C、分组 D、信元
19、下列不属于常用通信媒体的是( )
A、UTP B、STP C、SMF D、同轴电缆
20、下列有关DNS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域服务器 B、是Internet固有的功能性服务
C、对于域名的一种服务
D、上面说法都正确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交换型以太网系统中的________,以其为核心联接站点或者网段,端口之间帧的输入和输出已不再受到CSMA/CD媒体访问控制协议的约束。
2、快速以太网技术与产品推出后,迅速获得广泛应用,它既有共享型集线器组成的______又有交换器构成的交换型速以太网系统。
3、在公共总线或拓扑结构的局域网上,任何站点帧的发送和接收过程,都通常使用带碰撞检测的___________技术。
4、中继器的作用是对网络电缆传输的数据信号经过__________后再发送到其他的电缆段上。
5、局域网信息系统的继承模式有群组模式、部门模式和__________.
6、交换机实现的目标为尽量减少信无交换中信元的__________和在同一条虚通道上进行传输的信元的顺序不能被改变。
7、广播数据是在每一个网络中都会出现的,如果管理得不好的话,广播数据将严重地损害________,并可以导致整个网络的崩溃。
8、3Com公司的FastIP技术是一种典型的_____________模型的解决方案,它采用了“路由一次,随后交换”的交换技术。
9、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中路由协议是典型的____________算法,而OSPE(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链路状态算法。
10、FDDI帧结构当中包括前导码、帧首定界符、__________、目的地址、源地址等共计9字段。
三、简述题
1、ATM的分层结构如何?
2、什么是矩阵交换结构?
3、环网的特点是什么?
4、什么是跨距?
5、先进的高性能路由器结构有几种方式?
6、简述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四、综合题
1、简述系统设计包括的五方面内容。在设计网络系统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L3交换技术解决方案分成哪两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D 5、D 6、B 7、D 8、C 9、A 10、A
11、C 12、B 13、C 14、C 15、C 16、B 17、D 18、C 19、D 20、A
二、填空题
1、以太网交换器 2、共享型快速以太网系统 3、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 4、放大和整形 5、企业模式
6、丢失率 7、网络的性能 8、边缘多层混合交换 9、距离向量 10、帧控制
三、简答
1、ATM采用OSI的分层方法,各层相对独立。分为物理层、ATM层、ATM适配层(AAL)和高层。
2、一个矩阵交换结构的交换器,其内部主要由4部分组成:输入、输出、交换造成矩阵以及控制处理。帧自输入端输入后,根据帧的目的地址,在交换器的端口-地址表中找到输出端口号码,根据这个输出端口号码就能交换矩阵中找到一条路径,达到所希望的输出端口。
3、能适应重负荷应用环境,在重负荷应用环境中,仍能保持一定效率;具有实时性能和优先权机制;环网的媒体可以使用光纤怎么覆盖范围较大,可达数十公里。
4、系统的跨距表示了系统中站点间的最大距离范围。
5、(1)采用传统的计算机结构;
(2)采用并行处理的结构;
(3)背板采用纵横式交换结构;
(4)并行处理与背板交换相结合的结构。
6、选择最佳的转发数据的路径,建立非常灵活的联接,均衡网络负载;利用通信协议本身的流量控制功能来控制数据传输,有效解决拥挤问题;具有判断需要转发的数据分组的功能;把一个大的网络划分成若干个子网。
四、综合题
1、在系统设计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主要技术路线、方案设计原则和设备选型原则。
在设计网络系统时,要遵循以下若干基本原则:
(1)可用性原则。首先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即保证服务质量,使系统能满足应用(包括近期和进一步扩展的)所需要的带宽和实时性能;其次是设计的系统必须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2)先进性原则。先进性包括设计思想、软硬件设备、网络结构以及使用的开发工具均应尽可能体现先进性,但先进的思想、设备、结构和开发工具必须是经过实践考验的、成熟的。
(3)开放性原则。开放的系统才最具有生命力,才能跟上世界通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潮流,才能始终拥有一个具有领先技术的网络系统,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4)可扩展性原则。即能够在系统的规模和性能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
(5)安全性原则。即确保系统内部的数据和数据访问以及传输的信息是安全的。
(6)性价比原则。即所谓投资合理性。在保证系统具有高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投资。
2、目前已提出解决方案一般被分为两类,一类基于核心模型,另一类基于边缘多层混合交换模型。
基于核心模型的解决方案认为对于接近物理线路极限传输速度的网络流量,主要应该解决核心关键节点,即路由器的第三层交换技术。这种方案认为,在ATM交换机上实现IP路由和交换,采用新的能够处理IP数据分组的硬件,可以显著地提高性能。它有两种技术实现原则:一种技术实现原则是尽可能地避免路由器对逐个数据分组的处理,把网络数据划分成不同的网络流,这样在处理的时候虽然仍然是基于单个数据分组的,但是进行路由和转发已经不再根据传统的源/目的IP地址,而是以数据分组携带的网络流标志为根据;另一种技术实现原则是完全用ASIC硬件以线速来实现路由器的路由/转发、流控、管理、服务质量等功能。
基于边缘多层混合交换模型解决方案认为网络智能应该更多地在网络的边缘而不是在网络的关键节点上实现,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网络中继点的额外开销,降低改造/升级传统TCP/IP网络的费用和复杂度。所以这种方案对网络流的划分方法不是从核心中继系统的角度来划分,而是以端系统的网络服务请求作为依据。在模型实现中,绝大多数据策略和请求都在端系统上完成,只有少数特定的控制功能(例如身份认证、防火墙、流量统计等)集中在少数几个网络核心节点的智能系统。这种模型也同样试图消除对数据分组逐个进行路由和转发所带来的过高的系统开销,所采用的方法是在第三层路由变换一次,然后在第二层交换,第二层交换是端到端的网络流数据分组交换,即采用“一次路由,随交换”(Route once,switch thereafter)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