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考指南 自考资讯 自考院校 自考专业 备战自考 成考指南 成考资讯 成考院校 成考专业 备战成考 报考咨询

笔记串讲
笔记串讲

栏目导航: 教材大纲历年真题模拟试题笔记串讲技巧心得自考学习视频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听课笔记1

2020-05-12 09:55:30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听课笔记1

    第一章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含义:
 
  1、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或者说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 二者是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 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是以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
 
  3、 其联系是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 既要反对代替论,也要反对取消论。
 
  三、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它有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 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这是由哲学的性质特点和它在哲学中的地位决定的。
 
  1、他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2、对它的解决决定着哲学派别的路线和方向;
 
  3、它是一切哲学派别斗争的焦点;
 
  4、他也是实路中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方面。
 
  1、在理论上对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2、在实践上,它可以指导我们自觉的处理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而正确认识世界和成功的改造世界。
 
   四、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含义:(简答或选择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义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一第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2、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第二节 哲学基本派别和形态
 
    一、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选择)
 
  1、 一元论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是肯定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有一个是第一性另一个是第二性的学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
 
  2、 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思维和存在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不彻底的哲学,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二、唯物主义的含义及三种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
 
  1、 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种或几种原初物质发展来的。
 
  2、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和原子的属性是世界的本原,也叫机械唯物主义。它有三个严重缺陷: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C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3、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唯一科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三、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两种基本形态(或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的共同点和区别)
 
  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精神决定物质,物质依赖精神。
 
  1、主观唯心主义 它们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 他们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是先于人类,先于事物的,客观精神产生了万事万物。
 
  A、现代西方哲学包括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
 
  B、其实质都是唯心主义
 
  C、我们对它的态度都是批判的加以吸收。
 
  以上ABC三个选项是书中的内容。会出选择题。
 
   四、唯心主义和存在的根源:(简答或选择题)
 
  1、 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片面夸大主观,这是它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如果把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因素片面夸大,就产生主观唯心主义和经验论。如果把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片面夸大,就产生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理论;
 
  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是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根源;
 
  3、 反动统治阶级的需要是它产生和存在的阶级根源。
 
  五、辨证法的三种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辨证法;
 
  2、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辨证法;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或马哲产生的历史条件)简答
 
  1、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生产的阶级基础;

  3、19世纪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它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4、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而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辨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党上的伟大变革或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
 
  1、在研究对象上,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错误。
 
  2、在内容上,它克服了旧哲学的唯物论和辨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和辨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是完备的、彻底的唯主义物。
 
  3、在阶级基础和社会作用上,它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不断发展的学说;
 
  4、它有两个显著特点:
 
  ①是它的阶级性:公然审明辨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②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的基础是实践,理论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其科学性是指它既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其革命性是指它是批判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
 
  3、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四、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选择或与笔记中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二题一起出论述题)
 
  1、 现代科技革命深化和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2、 现代科技革命取得的成果,证实、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3、 现代科技提出的新问题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本文标签:

考试倒计时

距离2024年10月26日自学考试还有:

0

距离2024年10月19日成人高考还有:

0
关注公众号
报考咨询